今年十一,机票为何涨疯了?

日期:2025-09-29 20:47:07 / 人气:36


今年十一假期临近,旅界后台被两类留言刷屏:一类是国内旅游游客吐槽热门航线临近出发日期机票价格越涨越贵,返程晚班几乎全价;另一类是长线出境游客发现机票价格达到前所未有的天价,大家纷纷感慨假日经济的强大影响力。那么,今年十一机票为何涨疯了?

机票价格普涨,等降价成奢望

国内外线路价格飙升

国内热门航线如北京—乌鲁木齐、上海—拉萨,9月30日至10月2日清晨出发的机票,越临近越贵,10月6日 - 8日返程的晚班价格几乎都是全价。长线出境游方面,北京—欧洲经济舱机票直逼3万元,北京—大阪的机票比平时翻了4倍还多。

数据显示价格上涨

航班管家监测数据显示,截至9月25日,今年国庆假期的预售机票价格较2024年上涨9.1%,裸票票价平均为819元。飞常准预测,因9月16日国庆节高铁火车票开售,抢不到火车票的乘客大概率会抢机票,导致机票价格陆续小幅上涨。此外,受第20号台风博罗依影响,三亚机场自9月28日上午9时起暂停航班起降,虽航班动态页面显示大量取消,但因退改签需求让飞海口、三亚的航司座位更加供不应求,机票价格依然高居不下。

需求增长与市场转型,推动价格上涨

出行需求持续增加

后疫情时代,经济虽有所收敛,但假期出行人群增多,出境游也在抬头。今年五一假期,全国出游人数达到3.14亿人次,较去年同期增加6.4%,人均消费增加1.5%。暑运期间,民航运量达到新高度,七八两月运走1.47亿人,日均237万人次,单日客流刷新历史最高纪录。出境预订增幅直奔五成,签证业务翻倍,日韩短线恢复快,长线也逐渐抬头。这种持续的空中拥塞延续到十一黄金周,使得出行需求大幅增加。

航司销售策略转变

航司的销售策略从拼价格向控收益转型。过去把票便宜卖光不再体面,如今航司更倾向于把每个时段、每段里程、每类人群的支付意愿摸清楚,按图索价,刚需时段守住价格,肩峰时段做结构,冷门时段留给敏感用户。例如,南航减配座椅、封杀代理,领导更看重客公里收益、座公里收益,宁可空一点也要提价。此前民航局对机票价格战的约谈,也促使整个民航市场更加注重收益管理,多卖一分价值比多卖一张座位更重要。在出行需求不断增加,机票供给结构性收口的情况下,价格回落空间被挤压,十一这种峰值周机票价格被按在高位也就顺理成章。

捡漏机会难寻,提前规划成共识

节中微错峰有低价

节中存在一些捡漏机会,如成都—海口、三亚等地,10月3日出行,10月9日返程,往返机票可以控制在1500元以内。早去晚回贵,节中红眼航班相对便宜,低价机票隐藏在不方便的时段和绕路的航线里。

提前规划收益更大

消费者机票捡漏的底层逻辑是把搜索范围从一天扩展到三天,把时间从整点挪到半夜或清晨,这样买到低价票的概率会增加。国外Google flight的价格预测功能能为消费者提供参考,但航司大多为国央企运营,具有相当强的价格主导权,且多家航司开会“反内卷”,央企控股航司对支线经济舱和公务舱机票价格有最低限制。随着航司收益管理更精细,黄金周价格坚挺将成为常态,早订早稳是消费者新的共识。这也反映出国人生活方式的迁移,临到节日再赌低价空间的可能性缩小,提前规划出行的收益更大。如果想在节日出行,接受比平日机票价格贵上两三倍或许成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。

长远改变:分流人潮,平滑曲线

国内多地开始响应学生春秋假政策,虽然引发家长争议,但国人假期增多,将有助于分流黄金周的人潮,使一年四季的机票曲线更加平滑。当假期不再扎堆,机票价格跳水或许不再只靠运气,错峰出行成为常态,捡漏也会成为更可行的方法。
今年十一机票价格上涨是出行需求增长、航司销售策略转型、市场供需关系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对于消费者而言,提前规划、灵活选择出行时间和航线,或许是在高价机票环境下更好的应对策略。

作者:富联娱乐




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富联娱乐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