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|千年史诗《玛纳斯》生生不息

日期:2023-07-11 10:31:18 / 人气:108

中国为什么处于盛世中国|千年史诗《玛纳斯》生生不息【导读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,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、建设文化强国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,是我们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。五千多年来,中华民族以刚正不阿、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,延续了历史文脉,书写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。为什么中国是一个繁荣的中国?如果不从悠久的历史延续中去理解中国,就无法理解古代中国、现代中国和未来中国。跟随千年文脉的脚步,讲述非物质文化中代代相传的故事。在西部边陲,在天山和昆仑山连绵不断的雪峰之间,有一片绿洲谷地,孕育了世代歌唱的马、鹰、柯尔克孜族。千百年来,他们把民族的历史揉搓成歌曲,汇聚成八部长达23万多行的史诗《玛纳斯》。“我要唱玛纳斯,一个像狮子一样的英雄...这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故事。唱不完能怎么办?”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(以下简称“周珂”)的戈壁滩上,默罕默德·吐尔干·埃塞克的歌声随着日出而升起。"对于我们柯尔克孜族人民来说,玛纳斯就像天空中的太阳一样闪耀."穆罕默德·图尔甘·埃塞克是周珂歌舞团的成员。多年来,他和歌舞团的成员们把玛纳斯带到了周珂的每个角落,在雪山脚下,在绿色的牧场上,在舞台上,在蒙古包里。从1984年玛纳斯第一次走出草原走上舞台开始,发展为二重唱、合唱、演奏、歌剧、芭蕾、音乐剧等多种形式。几十年来,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史诗传说,一直以创新的姿态,从帕米尔高原走向更广阔的远方。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传奇英雄,史诗《玛纳斯》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,讲述了他和七代子孙带领柯尔克孜族人民反抗外来侵略,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。玛纳斯不是某个人一夜之间创造出来的,而是柯尔克孜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。一代又一代柯尔克孜族人通过几千年的口口相传,将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融入到史诗中,使之成为柯尔克孜族人的“百科全书”。当地的孩子几乎都是在《玛纳斯》的歌声中长大的,穆罕默德·图尔甘·埃塞克也不例外。他从小生活在周珂乌恰县的边境牧区。无论是在殷茵牧场,还是在温暖的毡房里,他总能听到“马纳斯基”高声歌唱英雄故事。“玛拿西”是柯尔克孜族对演唱玛拿西的民间艺人的尊称。正是玛拿西代代相传的吟唱,才使得这部传奇史诗冲破历史的尘埃,流传至今。如今,穆罕默德·图尔甘·埃塞克也成为了一名“马纳斯基”,并在周珂歌舞团担任作曲家。记忆中,他一直记得小时候看老人唱《玛纳斯》。蒙古包的地毯上,一群人围坐成一圈,头戴白色毡帽、身穿民族服装的“玛纳斯基”盘腿坐在中间唱歌。蒙古包的空间有限,更多的人只能站在蒙古包外面,掀开被挡住的毛毡往里面看。《玛纳斯基》的演唱时而铿锵,时而委婉,随着手臂的挥动,或模仿玛纳斯在战场上驰骋时的雄姿,或表达对英雄的由衷赞美。因为动作幅度大,“玛纳斯基”在唱歌的时候经常会往前挪一点点,而我却完全没有察觉。一代又一代的“玛拿西人”为这部史诗倾注了智慧和想象力,其中古谢夫·马梅尤为值得称道。这位97岁的老人是迄今为止唯一能完整唱出8首《玛拿西》的“大玛拿西”。在家乡人民心中,他像穆斯塔格的雪峰一样雄伟,他是英雄史诗的征服者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,中国开始了对史诗《玛纳斯》的大规模调查、收集、记录、翻译、出版和研究。其中,古谢夫·马梅的八首《玛纳斯》横跨30年,历经三次演出和录制,最终全部录制于1983年,并于1995年出版。这一壮举标志着我国《玛纳斯》史诗由口头变为文字,由活的变为固定的文字形式。2004年,历时17年出版了2000多万字的中译本《玛纳斯》。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帕米尔高原。无论是婚礼庆典、重要节日,还是下班后,柯尔克孜族人总会聚在一起唱《玛纳斯》。默罕默德·图尔甘·埃塞克(Mohammad Turgan Essek)小时候经常偷偷模仿大人们的歌唱和动作,但当时他还没有想到,有一天他能戴上一顶圣洁的白色毡帽,向大众演唱这首传奇史诗。直到进入周珂歌舞团,穆罕默德·图尔甘·埃塞克才开始系统地学习《玛纳斯》史诗的演唱方法。最难的是语气、手势、情感表达的协调与融合。穆罕默德·图尔甘·埃塞克(Mohammad Turgan Essek)说,“一首好的《玛纳斯基》(Manaski)不仅能唱出足够的空间,还能触动人们的心灵”,这需要演唱者完全投入到史诗般的故事中,用音调和手势的协调最恰当地传达歌词中包含的情感。“绿鬃狼玛纳斯骑着马出来了,他的脸像太阳一样闪闪发光...从后面看,他像白虎一样威严;从正面看,他有龙的力量;从头顶俯瞰,他有着阿鲁卡拉神鸟的光辉……”这是穆罕默德·图尔甘·埃塞克特别喜欢的一段话。蒙古包里,顺着他高亢的音调,坚毅的眼神,有力的挥舞的手臂,威严而威严的玛纳斯仿佛出现在他面前。毕业于音乐学院的他,一直试图用现代音乐的手段让玛纳斯更有感染力。在歌舞剧《玛纳斯》的最新彩排中,穆罕默德·图尔甘·埃塞克(Mohammad Turgan Essek)通过电脑制作加入了和声、交响乐乐器声音等元素。“我心目中的玛纳斯的旋律雄壮、悦耳、温柔舒缓、抒情,也有多种元素表达他刚毅果敢的英雄主义和帮助世界的情怀。”歌舞剧《玛纳斯》是周珂和江苏对口支援新疆共同创作的。它于2019年创作,并于次年在南京成功首映。2022年8月,周珂歌舞团联合下辖县市歌舞团,共100多人开始重新编排。用五个章节展现了玛纳斯从诞生、成长到与各部落结盟、发展,最后与卡尼凯结婚,带领部落勇士远征凯旋的激动人心的历程。2023年3月18日,音乐剧《玛纳斯》在北京国家剧院拉开帷幕。铿锵的鼓点,库木孜美妙的音符和《玛纳斯基》的演唱,加上舞者们或轻柔舒展或矫健舞动,共同呈现出一幅充满浓郁边塞风情的壮丽史诗画卷。作为2023年“北京民族地区民族艺术团”的首场演出,周珂歌舞团的成员在北京连续演出了四场。每当戏剧结束,剧院里的掌声和欢呼声总是经久不息。默罕默德·图尔甘·埃塞克(Mohammad Turgan Esek)在业余时间喜欢研究《玛纳斯》的音乐创作,尝试将歌词配以新的编曲。每当他有疑问的时候,他都会去请教他的老师江努日·图里甘巴依。500多岁的江努日·吐日干巴依是乌恰县有名的“玛纳斯基”,是自治区代表性传承人。他小时候跟着爷爷爸爸学唱歌,到现在唱《玛纳斯》已经30年了。13岁那年,江·努里·吐日干巴依在周珂阿合奇县举行了盛大的玛纳斯演唱活动,第一次见到了大名鼎鼎的古谢夫·马梅。年轻人勇敢地走到大师面前,自己唱了一首歌,就这样成了大师的弟子。乌恰县和阿合奇县相距数百公里。每次去老师家上课,江努日·吐日干八一都要赶早上的班车,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颠簸八九个小时,才能在接近日落的时候赶到老师家。虽然辛苦,但也蛮有收获的。几年后,他受邀在一场婚礼上演唱《玛纳斯》。不知不觉,他从晚上唱到天亮。草原上的牧民掀开蒙古包里的毡子看他唱歌,老人们在亲友的帮助下前来聆听。大家都夸他是“特别厉害的马纳斯基”。如今,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玛纳斯,周珂成立了玛纳斯保护与研究中心,并连续举办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和玛纳斯歌唱大赛。利用寒暑假在文化馆、学校、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地举办文化传承培训班,建立老中青结合的传承人队伍。江努日·吐日干八一身边的徒弟越来越多,14岁的玉米程昕婷·耶提·Ku就是其中之一。他有一双像卡拉库勒湖一样纯净的蓝眼睛。说到玛纳斯,他清澈的眼睛里总是荡漾着,充满了隐藏的爱。他第一次接触马纳斯是在他三岁的时候。六岁开始随江努日·吐日干巴依学唱,现在能唱一千多行。“我最喜欢的是描写玛纳斯年轻时的一场战争。在玛纳斯快要被打败的时候,他来了,反败为胜。我喜欢他保护自己人民的勇敢和不顾一切的心。”玉米程昕婷雪人Ku说。小小年纪就多次参加唱玛纳斯,先是幼儿园,后来是村委会组织的活动和节日。乌鲁木齐是他演出过的最远、最有意义的地方,在那里他和师傅江努里·吐日干巴依、穆罕默德·吐尔干·埃塞克等前辈一起为总书记演唱了《玛纳斯》。那天之后,他偷偷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,就是要在四五十岁的时候学完八本书,努力成为一个伟大的“玛拿西”。《英雄玛纳斯的故事》.....有许多跃马和鞭子的战斗,有许多像山一样的巨人,有许多击败飓风的马,有许多像云雀一样的歌手……”晚上,伴随着燃烧的篝火,穆罕默德·吐尔根·埃塞克演奏着悠扬的库木兹,同时与江努日·图日甘·巴依和玉米·程昕婷·耶提库一起唱着古老的旋律。这个国家的历史被载入史册。柯尔克孜族带着古老的记忆,在西北边陲打了一场新的胜仗。(导演/姜稿件/李艾摄像/维利张润森编辑/刘湘南)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【责任编辑:邵】

作者:开丰娱乐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开丰娱乐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