泡沫的定义与分析框架

日期:2025-09-29 20:47:41 / 人气:40

核心观点

文章围绕“AI是否是泡沫”这一核心问题展开,作者构建了一个包含五个“指标”的实用框架,通过对经济压力、行业压力、收入增长、估值热度和资金质量这五个维度的分析,得出生成式AI目前是一场由需求驱动、资本密集的繁荣,而非泡沫,但需警惕多个压力点,若多个指标恶化则可能演变为泡沫的结论。

详细分析

1. 泡沫的定义与分析框架

 • 泡沫定义:作者将“泡沫”定义为从峰值算起股市价值下跌50%以上且低位持续至少五年,同时生产性资本投入增速大幅下滑,即价格和投资急剧飙升,估值与相关资产的前景和实际盈利能力严重背离,依赖充裕资本和诱人叙事,最终以剧烈且持久逆转告终,抹去大部分先前纸面财富。与之相对,“繁荣”虽早期估值上升、投资加速,但基本面最终会跟上,兑现乐观预期。

 • 分析框架:采用五个“指标”来衡量生成式AI与历史上各种泡沫的对比,分别是经济压力、行业压力、收入增长、估值热度和资金质量。

2. 各指标分析

 • 指标1:经济压力

    ◦ 当前状况:当下对AI的投资规模庞大,摩根士丹利预计到2029年在AI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将达3万亿美元,2025年全球约有3700亿美元流入数据中心建设,其中约70%投向美国,约相当于美国GDP的0.9%,高盛预测2026年此类支出还将再增长17%,到2030年全球每年资本支出将达8000亿美元,美国约占60%,使美国该项支出达到2025年GDP的1.6%,目前生成式AI的投入勉强落在经济压力指标的绿色区域,但考虑到各方既定承诺,很快似乎就会进入黄色区域。

    ◦ 特殊因素:GPU寿命短,用于前沿应用的GPU有效寿命可能只有三年,之后就被降级去跑强度较低的任务,超大规模云公司约三分之一的资本支出正流向这些短命资产,这使得AI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更苛刻,不像铁路或光纤可以服役数代人,必须在短短几年内赚回本钱。不过,较短的折旧周期可能对新进入的投资者形成财务纪律,弊端可能很快暴露,迫使企业调整或倒闭。

    ◦ 历史对比:铁路泡沫时期经济负担最重,1872年美国铁路投资曾高达GDP的约4%;1990年代后期电信泡沫的高峰投入仅接近GDP的1%,与当下情况颇为相似。

 • 指标2:行业压力

    ◦ 当前状况:生成式AI行业今年营收有望超过600亿美元,五年前几乎可忽略不计,但用约600亿美元的年收入来支撑全球约3700亿美元的数据中心资本支出,比率高达6倍,是铁路和电信泡沫时期该比率的两倍多,行业压力指标处于黄色区域,且逼近红线。

    ◦ 历史对比:铁路时代年度营收与资本支出之比在泡沫破裂年份急剧下降,1872年美国铁路扩张达到高峰时,资本支出约为当年营收的两倍;1990年代末电信泡沫中,这个比率涨到了将近四倍,而铁路和电信泡沫时期的该比率一直保持在绿色健康水平。

    ◦ 积极因素:企业客户在数据中心尚未建成前就提前锁定产能,带来惊人的收入增长,表明市场对AI数据中心算力有需求。

 • 指标3:营收增速

    ◦ 当前状况:genAI行业的营收仍在加速增长,今年genAI行业营收将增长约一倍,花旗集团预计模型层2025年的营收将增长483%;OpenAI预测到2030年其营收可保持约73%的年化增长率;摩根士丹利等分析师估计这个市场到2028年可能达到1万亿美元规模,相当于2022 - 2028年间年复合增长约122%,该指标处于绿色区域。

    ◦ 需求支撑:企业级应用对AI需求旺盛,美国约有9%的企业至少拥有一个有用的生成式AI用例,粗略估算五年内会升至75%,平均每家采用企业的用例数量也将从一个增至数百个;消费者端,美国消费者每年线上支出增长,生成式AI应用市场也有增长潜力,只需将消费者数字支出的一小部分重新分配给AI应用,就可能驱动数千亿美元的收入。

    ◦ 对比历史:铁路和电信繁荣期收入增长羸弱,铁路泡沫破灭后铁路收入同比下降,电信行业收入降幅较小,但收入增速均不如genAI行业。

 • 指标4:估值热度

    ◦ 当前状况:眼下发生在genAI身上的事情远没达到互联网泡沫程度,纳斯达克指数的市盈率约为32,仅为互联网泡沫时期的一半,更广泛的科技板块估值虽高于历史均值,但远未达到互联网泡沫的地步,和铁路泡沫时期相比,当前估值算高,但铁路泡沫以悲剧收场原因并非估值本身极端,而是收入增长停滞,genAI的收入目前依然在快速攀升,该指标判断为绿色。

    ◦ 其他指标:巴菲特指标目前处于峰值,高出长期均值两个标准差以上,但GDP在捕捉技术带来的生产力收益方面不靠谱,大型科技公司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美国以外市场,AI提升生产力可能主要体现在提高利润率上,所以该指标虽需留意,但不能很好反映数字经济新动态。

 • 指标5:资金质量

    ◦ 当前状况:如今的AI热潮看起来更稳健,微软、亚马逊等科技巨头能赚取海量现金流来建设版图,但投资需求迅猛提升,约1.5万亿美元的资金缺口需要通过债券市场和资产支持证券来填补,私募信贷预计贡献8000亿美元,数据中心资产证券化预计1500亿美元,还有一些借款人不如微软稳健,如CoreWeave公司技术性违约且经济形态不佳,目前AI的资本质量较高,但未来支出中仅有约一半预计能由超大厂商的自有现金支撑,基础可能削弱,该指标趋近绿色。

    ◦ 历史对比:铁路热潮由缺乏实力的散户投机者推动,带息债务占总资产比例高,融资链条易断裂;互联网泡沫下资金来自新入行且缺乏经验的经理人,部分公司无营收匆忙上市;电信业堆起巨额廉价债务,杠杆率翻番,收入跟不上则违约蔓延。

3. 结论与警示

 • 结论:基于五大指标判断,genAI目前仍然是一场由需求驱动、资本密集的繁荣,而非泡沫。

 • 警示:繁荣可能很快变质,需关注投资占比警戒(对AI的投资攀升至GDP的2%左右、超大厂商资本支出砍掉超过20%)、需求端预警(企业端和消费者端支出水平持续下滑、Nvidia订单积压量缩减、每投入1美元资本所带来的收入未提升至0.5 - 1.0美元区间)、估值泡沫警戒(估值逼近50 - 60倍市盈率)、内源资金枯竭(内部现金流只能覆盖不到25%的资本开支)等压力点。若五个指标中有两个进入红区,就说明泡沫确立。

作者:富联娱乐




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富联娱乐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