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次付费的“三元健身房”是门好生意吗?

日期:2025-09-29 20:49:09 / 人气:36


上海按次付费的“三元健身房”盈利案例在健身圈传开:上午时段3元/时,下午时段6元/小时,晚上时段9元/小时,无人值守且依托政府房租补贴降低运营成本,目前已在上海开出几十家门店。从本质上看,这种模式更像是上海政府的惠民政策——政府拥有场地资产却缺乏专业运营团队,企业具备运营能力但需要低成本场地,双方合作实现互补,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性价比健身场地。其背后是上海对全民健身的支持、成熟的健身氛围及居民健身理念等多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三元模式背后的土壤:为什么是上海?
“三元健身房”的运营方“九回体育”隶属于上海洛合体育发展有限公司,该公司2014年成立,擅长改造城市闲置空间为体育设施,2023年D轮融资后运营场馆超200家,具备规模化运营能力,代表项目包括洛克体育公园、外滩金融都市运动中心等。这种社区健身房主要服务周边居民,上午低峰时段吸引退休群体或时间灵活用户,从全民健身角度看,它更像“健身启蒙站”,以低门槛吸引“小白”用户,培育运动习惯后,为中高端场馆输送潜在客户。
事实上,上海并非首次出现此类模式。1997年起便有健身驿站,从户外智能驿站到室内社区健身房(含乒乓球房、羽毛球场等),2024年四平社区市民健身中心还推出“量身定制”服务,分设长者、青少年、中青年等不同驿站。据“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平台”数据,2023年上海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完好率达96.65%,定期巡查率达96.33%,“三元健身房”是上海健身氛围与政府推动的必然结果。
规模化难题:商业与惠民能否达成一致?
“三元健身房”是公共资源与市场化运营结合的有益尝试,但更像“民生样板间”,而非可大规模复制的商业模式。从合作逻辑看,政府关切服务质量、安全风险与政策合规,流程较慢;企业诉求盈利空间、运营效率与扩张速度,双方诉求分歧难以满足资本扩张需求。同时,运营中存在明显短板:为降成本忽视卫生清洁,地胶污渍汗渍影响体验;部分用户反映停车费18元增加额外成本。
投资人士Alice指出,该模式作为民生工程有价值,但缺乏投资吸引力,无法解决用户生命周期短、服务差异化弱、扩张慢等核心问题。其客群定位模糊,试图同时吸引老年人与年轻人,两类人群需求差异大易引发氛围冲突;与小区免费设施相比缺乏价格优势,与乐刻等品牌相比缺少课程体系、社交属性与服务质量,制约了商业潜力。
低门槛之后,健身行业拼什么?
“三元”模式反映健身行业从“销售驱动”向“用户价值驱动”转变,但低价仅是引流手段,非核心竞争力。上海健身市场内卷严重,各品牌纷纷探索差异化路径:申驰健身核心商圈开5000平铁馆,年卡500元,依托创始人180万粉丝零成本宣传,配套APP实现一站式服务;金属狗(现名虾健健)24小时智能健身房,9.9元按次付费,年卡1000多元;健怪兽以999包月私教吸引用户,扩展多种模式近百家门店。
反之,日本品牌choco zap因器械重量不足、设施非健身核心需求,仅开7家店便沉寂。Alice以乐刻为例分析,其通过“平价年卡+免费团课”引流,再转化训练营、私教课,会员年花费远超年卡。若高频使用(每天2小时),三元健身房月成本约180元,与乐刻月卡价格相当,但体验感差距明显。对商业健身房而言,不依赖补贴、建立自我造血能力、精准定位客群、提升服务细节才是长久之道,三元健身房更多是推动全民健身的“启蒙者”,为行业输送有健身习惯的用户。
关于欧洲的消费力与欧洲光环问题
作为从业十多年的记者,对欧洲的观察与记录已成职业本能,以下从消费力与光环本质两方面展开思考。
1. 德法代表的欧洲消费力:高成本与平价平衡的矛盾
德法普通人薪资水平普遍在4000~5000欧元,扣除30%~40%税费后实得2800~3000欧元。但当地消费成本居高不下:柏林餐馆一顿肘子30~40欧元,一杯啤酒10欧元左右,换算成人民币相当于国内月入1~2万人群人均餐饮消费240~320元、酒水80元,远超国内同收入群体日常消费(国内人均餐饮约100元、啤酒20~30元)。这种高成本极大限制了当地年轻人的娱乐消费,甚至让人困惑“普通人是否敢出门吃饭”。
不过德国平价超市(如aldi、lidi)形成鲜明反差:两人份辣味披萨仅2~3欧元(16~20元人民币),价格低于国内同类产品。这些超市以极低利润率(1~2个点)维系运转,成为平衡贫富差距、保障平民生活信心的关键,被视为“欧美平民价值观的脊梁”。对比国内,百果园等品牌水果定价偏高(四五十元/斤),被认为存在“追求暴利、筛选客户”倾向;预制菜风波中暴露的“为效率牺牲品质”问题,也反映出与欧洲平价零售“维系日常平衡”理念的差异。法国情况类似,Kaufland社区店商品便宜、街边便利店密集,支撑起城市日常生活的“烟火气”。这也引发对中国出海企业定价策略的思考:“人民币改欧元直接卖”的说法与实际体感不符,定价需精准匹配目标消费群体。
2. 欧洲光环本质:奢侈品、话语权与机制运作
欧洲常被大众媒体渲染为“高端旅游目的地”,背后是客观景点与主观营造共同构成的“光环”。从旅游消费看,欧洲成本高昂:巴黎、柏林市中心普通干净住宿需100欧元以上(800元人民币),体验当地美食人均30~40欧元,加上交通,游客日均消费约150欧元(1200元人民币)。
欧洲光环的形成有多重因素:一是历史遗产,如巴黎塞纳河、卢浮宫、凯旋门等景点承载着昔日辉煌;二是奢侈品制造,LV、香奈儿、Dior等品牌通过成熟机制赋予产品文化价值,香榭丽舍大街的品牌旗舰店强化视觉冲击;三是话语权掌控,以戛纳电影节为例,其通过全球选片人搜罗作品,以“表彰原创性”为审美传统,同时结合商业赞助(如奢侈品代言)形成良性运转,掌握着电影行业的“好坏标准”与流行趋势定义权。这种“吸纳全球力量+制定规则+商业联动”的模式,让光环充满传奇感,本质是“绝大多数人筛选的结果,根基是民主选择”。尽管欧洲强势领域正在消逝,但其在话语权与规则运作上的“高级玩法”仍值得关注。

作者:富联娱乐




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富联娱乐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