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凯塌房疑云:于正的 “宵夜自由” 与 “做局” 背后的利益博弈
日期:2025-08-23 15:08:53 / 人气:4

许凯与许荔莎的风波发酵超 24 小时,“何晟铭手滑”“许凯我没让你真听话”“许荔莎 缠于正” 等十多个热搜霸占榜单,许凯的事业版图岌岌可危。按照常理,此时的艺人团队应如临大敌,公关、控评、撤热搜环环相扣,但作为欢娱传媒的老板、许凯的 “伯乐”,于正却画风清奇 —— 骑车去三里屯、与朋友开心宵夜,笑得毫无负担。这种 “事不关己” 的态度,不仅让网友费解,更让许荔莎那句 “许凯被于正做局” 的半开玩笑之言,逐渐显露出 “非玩笑” 的可能。
一、风波中的反常:许凯彻夜难眠,于正 “岁月静好”
这场风波的核心矛盾,从 “许凯与许荔莎的旧情纠纷”,逐渐转向 “于正的反常操作”—— 当艺人深陷塌房危机时,老板的反应往往是 “风向标”,而于正的一系列行为,完全背离了 “保艺人” 的常规逻辑。
1. 许凯的 “被动挨打”:无公关、无反击
从许荔莎发文爆料开始,许凯始终处于 “失语” 状态。没有官方声明澄清旧情细节,没有律师函驳斥 “私德有亏” 的指控,甚至连粉丝期待的 “水军控评”“营销号声援” 都未见踪迹。面对许荔莎 “连番锤料”,许凯团队像失去了行动力,只能任由热搜发酵,让 “时间管理大师”“私德问题” 等标签贴在许凯身上。有网友调侃:“许凯怕是整宿睡不着,盯着手机看热搜,而于正的宵夜还没吃完。”
更关键的是,于正不仅没帮许凯 “灭火”,反而多次 “添柴”。直播中,他先是声称 “自己被资本做局”,将矛头引向无关第三方;后又随口承认 “帮许凯开房”,用 “教台词” 的说法试图搪塞,却漏洞百出 —— 这种 “越解释越乱” 的操作,反而坐实了许荔莎 “于正想锤许凯” 的调侃。相当于正自己把 “许凯的私人生活” 摆到台面上,让原本可以 “私下协商解决” 的旧情纠纷,变成了全网围观的 “公开处刑”。
2. 于正的 “置身事外”:兜风、宵夜、甩锅
与许凯的焦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于正的 “松弛”。风波发酵最激烈时,他晒出骑车去三里屯的照片,配文 “晚风很舒服”;随后又发朋友圈,定位在宵夜摊,与朋友举杯大笑,配文 “开心最重要”。这种 “事不关己” 的态度,完全不像在面对 “公司顶梁柱” 的危机 —— 要知道,许凯是欢娱传媒近年力捧的男星,从《延禧攻略》到《烈火军校》,于正倾注了不少资源,若许凯彻底塌房,欢娱的影视项目、商业代言都会受影响。
更反常的是于正的 “甩锅逻辑”。他将自己的 “直播失言” 归咎于 “资本做局”,却拿不出任何证据;面对网友质疑 “为何不公关”,他避而不谈,反而暗指许凯 “不听话”。这种 “不护短、不补救、还甩锅” 的操作,在娱乐圈实属罕见 —— 除非,许凯的 “塌房”,本就在他的预料之中,甚至是 “计划之内”。
二、“做局” 的合理性:合约到期、利益重构
许荔莎 “许凯被于正做局” 的说法,之所以从 “玩笑” 变得可信,核心在于 “利益逻辑” 的支撑 —— 娱乐圈的艺人与公司关系,本质是 “利益绑定”,当这种绑定即将到期,或利益天平倾斜时,“放弃艺人” 并非不可能。
1. 合约年限的 “时间节点”:9 年之期,仅剩一年?
许凯与欢娱传媒的签约时间是 2016 年 8 月,截至 2025 年,双方已合作 9 年。娱乐圈中,素人入行往往会签 “长合约”—— 赵露思 2016 年签约银河酷娱,签了 8 年;曾塌房的梓瑜,合约长达 12 年。许凯作为 “模特转型艺人”,2016 年签约时毫无行业基础,欢娱前期投入大量资源(如《梦回朝歌》作为入职礼、《延禧攻略》捧红),大概率签的是 10 年及以上长约。
若按 10 年合约计算,许凯与欢娱的合约仅剩 1 年。此时的许凯,早已不是当年的素人,而是有代表作、有流量的艺人,难免会对 “后续发展” 有新想法 —— 比如跳出 “欢娱自制剧” 的舒适圈,接外戏、谈独立商务。而对欢娱而言,若无法与许凯续约,前期的资源投入将无法继续产生回报,不如 “及时止损”,甚至 “榨干最后价值”。
这种 “合约到期前的博弈” 在娱乐圈并不少见:公司若预判艺人会 “单飞”,可能会减少资源倾斜,甚至放任艺人陷入危机,避免 “为他人做嫁衣”。于正此次不公关、不撤热搜,或许正是基于 “合约即将到期,不愿再投入成本保艺人” 的考量 —— 毕竟,撤热搜、做公关需要真金白银,高群书此前就揭露 “微博撤负面热搜要花钱,年框合作才能优先处理”,而欢娱显然没为许凯动用这笔钱。
2. 于正的 “资本角色”:他不是 “被做局者”,而是 “操盘手”
于正声称 “自己被资本做局”,但这一说法站不住脚 —— 欢娱传媒是典型的 “自产自销” 模式,从制作电视剧(如《延禧攻略》《玉楼春》)到签约艺人(许凯、吴谨言、白鹿),形成了 “内容 + 艺人” 的内循环,无需依赖外部资本;且电视剧不同于电影,不需要抢排片、拼票房,“被资本做局” 的动机不足。
相反,于正本身就是娱乐圈的 “资本玩家”—— 他能决定艺人的资源分配,能通过 “营销炒作” 捧红新人,也能通过 “话题制造” 维持公司热度。此次许凯风波中,于正的 “反常操作” 更像是 “操盘”:一方面,放任许荔莎爆料,消耗许凯的 “路人缘”;另一方面,通过 “直播失言”“开心宵夜” 等行为,将自己塑造成 “无关者”,甚至 “受害者”,为后续 “放弃许凯” 铺垫。
若许凯最终塌房,欢娱也有 “后手”—— 公司旗下还有白鹿、王星越等新生代艺人,可迅速填补许凯留下的空缺。于正此前就曾力捧吴谨言、白鹿,说明他擅长 “造星”,而非依赖单一艺人。从这个角度看,“牺牲” 合约即将到期的许凯,为新人腾出资源,反而符合欢娱的 “长期利益”。
三、娱乐圈的真相:人情是表象,利益是内核
许凯与于正的这场风波,撕开了娱乐圈 “师徒情深”“公司护崽” 的表象 —— 在资本与利益面前,所谓的 “伯乐与千里马” 关系,往往不堪一击。
1. “捧红” 与 “放弃”:都是利益计算
于正当年捧红许凯,是因为许凯符合 “古偶男主” 的审美,能为欢娱的自制剧带来流量;如今可能 “放弃” 许凯,是因为合约即将到期,继续投入的 “性价比” 降低。这种 “有用则捧,无用则弃” 的逻辑,在娱乐圈屡见不鲜:杨幂当年离开嘉行,是因为公司资源向新人倾斜;李现爆红后减少与壹心娱乐的合作,也是因为 “利益分配不均”。
许凯的困境,本质是 “艺人与公司的利益解绑”—— 当艺人的 “利用价值” 下降,或 “可控性” 降低时,公司的态度便会发生转变。于正的 “开心宵夜”,看似无情,实则是娱乐圈的 “理性选择”。
2. “做局” 与否:真相藏在 “不行动” 里
无论 “做局” 是否为真,有一个事实无法回避:于正完全有能力为许凯做公关,却选择了 “不行动”。欢娱传媒作为业内知名公司,不可能没有公关团队,也不可能没有与平台的合作资源,但从风波发酵 24 小时仍有十多个热搜挂着来看,欢娱显然 “没发力”。
这种 “不行动”,比 “主动做局” 更能说明问题 —— 它意味着许凯对欢娱而言,已不再是 “必须保的顶梁柱”。即便没有 “主动设局”,于正的 “放任不管”,也等同于将许凯推向了 “塌房” 的边缘。
四、与《南京照相馆》现象的关联:真实与虚假的碰撞
日媒对《南京照相馆》的报道及日本网友的反应,与许凯事件有着微妙的相似性。在《南京照相馆》的传播中,这部基于真实历史、触动无数人心灵且在国际上收获广泛认可与感动的电影,在日本舆论场却被部分人以 “假的”“反日宣传” 等荒谬理由否定。这就如同许凯事件里,于正本应积极应对维护旗下艺人形象,却选择置身事外甚至添乱,而部分网友也不顾事实,盲目跟风质疑许凯。
日本社会长期对历史问题的回避与扭曲,反映出他们拒绝面对真实过去的态度。同样,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中,一些公司和个人为了利益,也会对真相视而不见。《南京照相馆》的热映让全球看到了中国铭记历史的坚定,而许凯事件则让大众窥见娱乐圈背后复杂的利益纠葛。两者都在各自领域引发思考:当面对真实的情感、历史或事实时,为何总有部分人或势力选择逃避、歪曲甚至利用?
结语:艺人的 “安全感”,从不是来自 “伯乐”
许凯的彻夜难眠与于正的开心宵夜,形成了娱乐圈最真实的对比:艺人的 “前途”,从来不是靠 “人情” 维系,而是靠 “利益绑定”。当合约到期、利益倾斜,所谓的 “师徒情”“公司情”,都可能变成 “过眼云烟”。
许荔莎的 “做局” 说法,或许永远无法被证实,但这场风波留下的警示却很清晰:对艺人而言,与其依赖 “老板的力捧”,不如打造 “不可替代的个人价值”;对观众而言,不必轻信娱乐圈的 “情深义重”,因为在资本的棋盘上,每个艺人都可能是 “可替换的棋子”。
如今,许凯的热搜仍在发酵,于正的宵夜早已结束。这场风波最终会以 “许凯道歉”“许荔莎停更” 还是 “于正新声明” 收尾,尚未可知,但可以肯定的是:娱乐圈的利益博弈,永远比八卦本身更精彩,也更残酷。而《南京照相馆》所带来的对历史真实的坚守,与娱乐圈乱象形成的反差,更值得我们深思。
作者:富联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从陈数的 CP 笑料到美股震荡:...08-23
- 许凯塌房疑云:于正的 “宵夜自由...08-23
- 《镖人》补拍:吴京背水一战,于...08-23
- 许凯事件再次升级!许荔莎曝光合...08-23
案例展示 Case
- 富联娱乐VIP反水制度02-23
- 富联娱乐lite版超方便02-23
- 富联娱乐06-05
- 富联娱乐登录06-05
- 富联娱乐注册06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