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贝的 “家庭场景牌”:效用犹存还是需谋新局?

日期:2025-09-15 16:42:57 / 人气:5


在餐饮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,场景营销已成为品牌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抓手。西贝从早期纠结于 “西北菜”“莜面村” 等品类定位,到最终聚焦 “家庭聚餐” 场景,打出 “家有宝贝,就吃西贝” 的口号,构建了一套围绕家庭用户的完整服务体系。然而,随着市场环境变化与消费者需求升级,西贝这张 “家庭场景牌” 的效用引发关注:它是否仍能持续为品牌赋能,又该如何应对新的挑战?

一、“家庭场景牌” 的成功基石:精准切入需求痛点,构建完整解决方案

西贝的 “家庭场景牌” 并非简单喊出口号,而是基于对家庭用户核心需求的深刻洞察,搭建了从产品到服务、从体验到传播的全链条体系,这也是其早期成功的关键所在。
从场景营销的核心逻辑 “场景 = 伴随条件 + 待办任务” 来看,家庭聚餐场景的 “伴随条件” 清晰明确:时空上多为周末或节假日的家庭外出时刻,社会条件则围绕 “父母带娃就餐” 的角色关系,以及 “让孩子吃好、全家吃得安心” 的消费流程需求。而对应的 “待办任务”,正是解决父母带娃在外就餐的核心痛点 —— 孩子挑食、菜品不健康、等待时间长、缺乏儿童友好设施等。
为完成这一任务,西贝构建了多维度的解决方案。在产品端,从 2017 年推出第一代儿童餐,到 2022 年联合中国营养学会发布 “专业儿童餐”,再到持续升级的 “七彩儿童餐”,始终围绕 “营养均衡、口味适配、颜值吸引” 三大核心,甚至成立独立的儿童餐项目组与研发团队,保障食材优质性;在服务与体验端,门店配备婴幼儿食品级餐具、可涂鸦餐垫、消毒宝宝椅,承诺 “10 分钟上齐餐” 减少孩子等待焦虑,70% 以上座位可容纳儿童座椅,还提供免费气球、山楂糕等小礼物,从细节处贴合家庭用户需求;在空间设计上,透明厨房让父母直观看到菜品制作过程,缓解 “食品安全” 顾虑,红白格子桌布营造温馨氛围,契合家庭聚餐的情感需求。
这些举措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形成了协同效应。数据显示,2023 年西贝全年接待 3766 万人次到店消费,儿童客流占比达 17%,超 640 万人次;2024 年 “专业儿童餐” 累计销售超 4000 万份,服务家庭顾客超 2 亿人次。更关键的是,儿童餐成为 “引流杠杆”,带动家庭客群消费,甚至推动外卖业务增长 ——2022 年 8 月,儿童餐曾跃居西贝外卖销售榜榜首。此外,西贝通过 “亲子莜面体验活动”“暑假儿童美食节”“宝贝生日会” 等 IP 化运营,累计举办 11.6 万场亲子活动,吸引超 125 万组家庭参与,不仅强化了 “家庭友好” 的品牌认知,更通过 UGC 内容传播(如 #西贝亲子厨艺课堂# 话题),加深了与家庭用户的情感连接。
从战略层面看,这张 “家庭场景牌” 还帮助西贝跳出了 “品类内卷”。早期西贝多次更改定位,从 “西北菜” 到 “烹羊专家”,始终未能解决 “消费者为什么选西贝” 的核心问题 —— 毕竟商场里的西北菜品牌不止一家。而聚焦家庭场景后,西贝将竞争维度从 “拼菜品” 转向 “拼场景价值”,过去被诟病的 “菜价贵”“口味清淡”,在 “为孩子吃健康” 的需求下变得可接受,甚至转化为 “品质保障” 的优势,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壁垒。

二、当前挑战:市场竞争加剧与消费者信任波动,“家庭场景牌” 面临考验

尽管 “家庭场景牌” 为西贝带来了显著增长,但近年来市场环境与品牌自身的舆情危机,让这一策略的效用开始面临挑战,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:

(一)同质化竞争加剧:“家庭场景” 不再是西贝专属,差异化优势被稀释

场景营销的核心价值在于 “抢占生态位”,但当一个场景被验证有效后,必然会引发同行模仿,导致 “家庭场景” 的竞争门槛降低。如今,无论是连锁餐饮品牌还是区域品牌,都纷纷盯上 “家庭客群”:麦当劳、肯德基升级儿童餐产品线,推出 “开心乐园餐 + 玩具” 的组合;太二酸菜鱼针对家庭用户推出 “小份酸菜鱼”,配备儿童餐具;甚至主打商务宴请的餐厅,也开始增设儿童座椅与简单的儿童餐选项。
更关键的是,这些品牌的模仿不再局限于 “表面动作”,而是逐步深入到 “解决方案” 层面。例如,部分品牌推出 “儿童营养定制餐”,根据孩子年龄调整食材软烂度与营养配比;有的餐厅引入 “儿童游乐区”,解决 “孩子吃饭分心” 的问题;还有品牌联合儿童 IP(如动画角色)推出限定儿童餐,吸引孩子注意力。这些举措让西贝早期建立的 “家庭友好” 优势不再独特,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变大,西贝若仅依赖原有体系,难以维持 “首选” 地位。

(二)舆情危机冲击信任基础:“预制菜争议” 削弱 “健康、安心” 的场景核心价值

家庭场景的核心需求是 “健康、安全、安心”,而西贝 2024 年陷入的 “预制菜争议”,恰恰冲击了这一信任基础。尽管贾国龙在发布会上强调 “罗永浩点的 13 道菜无预制菜”,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与企业定义存在偏差 —— 在公众眼中,“非现炒、加热上桌” 即属于预制菜,而西贝曾被人民网研究院报告提及 “预制菜占比超 80%”(西贝未明确否认,仅强调 “特定菜品”),再加上罗永浩晒出的 “堂食袋装小牛闷饭牛肉包” 照片,让消费者对 “西贝儿童餐是否使用预制菜”“食材新鲜度” 产生质疑。
对家庭用户而言,“孩子吃得健康” 是底线需求。一旦品牌在 “食品安全”“食材新鲜” 上的信任度受损,即使儿童餐的营养搭配再合理、服务再贴心,也会让家长产生顾虑。此次舆情危机中,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 “本来带娃常吃西贝,现在不敢去了”,反映出信任危机对家庭客群的影响。而西贝在危机应对中,未能及时共情消费者,反而纠结于 “预制菜的法律定义”,进一步放大了负面情绪,对 “家庭场景” 的品牌形象造成隐性伤害。

(三)场景需求升级:家庭用户从 “基础需求” 转向 “情感与体验增值”

随着家庭消费能力的提升,家长对 “带娃就餐” 的需求不再局限于 “吃好、安全”,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 “情感共鸣” 与 “体验增值”。例如,年轻父母更注重 “亲子互动”,希望餐厅能提供高质量的亲子活动,而非简单的 “涂鸦餐垫”;部分家庭关注 “教育属性”,期待孩子在就餐过程中能接触到文化、手工等知识(如西贝早期的莜面体验活动,但近年来创新不足);还有家长追求 “个性化”,希望儿童餐能根据孩子的过敏史、口味偏好进行定制。
反观西贝,近年来在家庭场景的创新多停留在 “产品升级”(如儿童餐口味微调),而在 “情感与体验增值” 上进展缓慢。“亲子莜面体验活动” 虽持续举办,但形式较为单一,缺乏新鲜感;“暑假儿童美食节” 的内容同质化严重,难以激发消费者的参与热情;针对 “个性化需求”,西贝尚未推出灵活的定制服务,与新兴品牌相比显得滞后。这种 “创新疲劳” 导致西贝对家庭用户的吸引力逐渐减弱,尤其是对追求新鲜体验的年轻父母群体。

三、“家庭场景牌” 仍具效用,但需重构核心竞争力:从 “功能满足” 到 “情感与价值共鸣”

尽管面临挑战,但西贝的 “家庭场景牌” 并非失去价值。从市场需求来看,中国家庭带娃外出就餐的频次仍在上升,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双职工家庭,对 “家庭友好型餐厅” 的需求持续存在;从品牌积累来看,西贝多年深耕家庭场景,已在消费者心中形成 “带娃吃饭首选” 的认知惯性,这是同行短期内难以超越的品牌资产。关键在于,西贝需要调整策略,从 “功能满足” 转向 “情感与价值共鸣”,重构 “家庭场景” 的核心竞争力。

(一)修复信任:以 “透明化” 重建 “健康、安心” 的场景根基

针对 “预制菜争议” 带来的信任危机,西贝需放下 “对抗心态”,回归消费者视角,用 “透明化” 重塑信任。例如,可借鉴 “开放后厨” 的思路,针对儿童餐推出 “全链路透明” 计划:在门店公示儿童餐食材来源(如产地、供应商资质)、制作流程(是否现做、是否使用预制组件),甚至通过直播形式展示儿童餐的制作过程;针对消费者关心的 “预制菜定义”,无需纠结于法律条款,而是用通俗语言告知 “哪些菜品为现制、哪些为预加工”,并说明预加工菜品的储存、加热标准,让家长 “知情、放心”。
此外,西贝可联合权威机构(如中国营养学会、食品安全检测机构)对儿童餐进行定期检测,并公开检测报告,强化 “专业、健康” 的标签。信任是家庭场景的基石,只有修复信任,才能让 “家庭场景牌” 重新发挥作用。

(二)创新体验:从 “基础服务” 到 “情感增值”,打造差异化互动场景

面对同质化竞争,西贝需在 “体验创新” 上突破,围绕家庭用户的 “情感需求” 设计活动,让 “家庭聚餐” 不仅是 “吃饭”,更是 “情感交流的载体”。例如,升级 “亲子莜面体验活动”,结合传统节气(如端午包粽子、中秋做月饼)设计主题活动,让孩子在动手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,同时增加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时长;针对 “宝贝生日会”,推出 “定制化服务”,如根据孩子的喜好布置生日场景、赠送专属生日礼品、安排店员互动表演,让家庭感受到 “专属感与仪式感”。
此外,西贝可借助数字化工具提升体验。例如,开发 “亲子互动小程序”,家长可提前预约亲子活动、定制儿童餐(如备注过敏食材)、记录孩子的就餐偏好,甚至上传亲子就餐照片生成 “家庭纪念册”,通过数字化手段增强用户粘性。这些 “情感增值” 服务,能让西贝在 “家庭场景” 中形成新的差异化优势。

(三)拓展场景边界:从 “到店聚餐” 到 “家庭全场景覆盖”,提升品牌渗透率

西贝当前的 “家庭场景” 主要聚焦于 “到店聚餐”,但家庭用户的饮食需求不止于 “外出就餐”,还包括 “居家做饭”“亲子野餐”“节日家宴” 等场景。西贝可拓展场景边界,将 “家庭友好” 的品牌理念延伸到更多场景中,提升品牌渗透率。
例如,针对 “居家做饭” 场景,推出 “家庭预制菜礼盒”(如儿童营养套餐、亲子共享套餐),采用简单加热即可食用的形式,满足家长 “省时、健康” 的需求;针对 “亲子野餐” 场景,开发 “便携亲子餐包”,包含儿童喜爱的小食、水果、饮品,搭配环保餐具,贴合户外场景需求;针对 “节日家宴” 场景,推出 “半成品家宴套餐”,提供西北特色菜品的半成品,让家庭在家就能享受到西贝的味道,同时减少烹饪负担。这些举措能让西贝从 “餐厅品牌” 转变为 “家庭饮食解决方案提供商”,进一步巩固 “家庭场景” 的生态位。

四、结论:“家庭场景牌” 仍有价值,但需 “破旧立新”

西贝的 “家庭场景牌” 并非失去效用,其背后的市场需求依然旺盛,且品牌已积累了深厚的用户基础与认知优势。但在同质化竞争加剧、信任危机冲击、需求升级的当下,西贝不能再依赖 “旧体系” 维持优势,而需 “破旧立新”—— 修复信任基础,创新体验形式,拓展场景边界,从 “功能满足” 转向 “情感与价值共鸣”。
对西贝而言,“家庭场景” 不仅是一个营销概念,更是品牌战略的核心生态位。若能及时调整策略,解决当前的核心问题,这张 “家庭场景牌” 仍能成为西贝穿越餐饮行业周期、实现持续增长的关键抓手。反之,若固守原有模式,忽视消费者需求变化与市场竞争,“家庭场景” 的优势将逐渐流失,品牌也可能陷入新的增长困境。
未来,餐饮行业的场景竞争将更加激烈,唯有深刻洞察用户需求、持续创新场景价值的品牌,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。西贝的 “家庭场景牌” 能否续写成功,取决于其是否能真正以消费者为中心,不断迭代解决方案 —— 这既是挑战,也是机遇。

作者:富联娱乐




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富联娱乐 版权所有